主页 > 发现&分享 > >
栏目分类
  • 大连金普新区(开发区)多瑙河大厦5F
  • 400-128-2816
  • yeawin@sina.com
  • 0411-87572777
浅谈翻译中“ 忠” 的原则
中国的翻译活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。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时期。唐朝高僧玄奘明确地提出翻译的标准“既需求真,又需喻俗”,明清的科学翻译也堪称翻译史中重要一环,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“译事三难:信、达、雅。鲁迅先生提出了“宁信而不顺”这一翻译原则,意为在信和顺不能两全时,宁可译文不顺也要忠实于原文,决不欺骗读者。

在国际上,十八世纪英国翻译家泰特勒在《翻译的原则》中提出他的翻译原则:(1)翻译应当是原著思想内容的完整再现;(2)风格和手法应和原著保持一致;(3)翻译应该具备原著的通顺。泰特勒主要是从内容、表达和风格三个方面来阐述对于“忠”的要求。特别要注意表达上的“忠”——不仅要弄清主题思想的字面意思,而且还要弄清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。
 
但是,由于源语和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不同,在行为措辞方面的“忠”也要有一定尺度,不能一味追求“忠”,从句子结构到含义完全与源语保持一致,这样就成了“死译”、“硬译”。
 
由此可见,中外名家都将译文的“忠”放到了翻译标准的首要位置。如何做到译文尽可能“忠”于原文呢?
 
一、字词翻译的“忠”
 
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自:
 
首先是翻阅词典以求精确,但又不能过分信赖词典。要注意词语出现的语境。因为不同的语言存在着词义空缺的现象,
 
二、句子翻译的“忠”
 
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自:
 
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着许多的差别,在翻译中需要对原文的词序进行调整,使译文作到 大程度的通顺,并保证句子“忠”于原文
 
三、文章风格上的“忠”不同的作者以其不同的风格见称,文章翻译应反映出其独特的风格。
 
在翻译原则中强调“忠”,这并非说“达”和“雅”不重要,而是指明了“忠”在翻译原则中的重要性,是其他翻译原则的基础和必要前提。如果译文不“忠”, 也就谈不上“达”和“雅”。“忠”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“达”和“雅”。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,不能只追求其中的任何一个,使译文走向极端,从而无法完成将源语的信息以 贴切、自然的语言传递到目标语来的任务。因而,在翻译当中,“信”“达”“雅”三者缺一不可。

大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。